中國特色油料產業發展面臨的短板和制約因素
技術進步推動下,中國特色油料生產總體保持增長趨勢;經濟增長和消費結構升級背景下,特色油料消費市場保持旺盛的需求和較大的增長潛力,總體來看,中國特色油料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前景廣闊。但也要客觀的看到,特色油料產業發展步伐仍較緩慢,產業發展面臨的短板仍較突出。
2.1生產方式較為粗放,生產效率普遍偏低
一是特色油料戶種植規模均較小。目前,中國除內蒙古、新疆等地向日葵種植規模相對較大以外,芝麻、胡麻等特色油料種植規??傮w偏小。2017 年特色油料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研究室針對全國特色油料生產示范縣的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芝麻種植戶、超過60%的胡麻種植戶經營規模在5畝以下。由于農戶分散種植、管理模式差異較大,也導致產品品質一致性較差。二是優良品種研發推廣應用相對緩慢。國內特色油料品種抗病抗逆性相對較差,導致病害多發難控,既增加了防控難度和生產成本,又影響了產出穩定性。同時,國內高檔專用型特色油料品種研發和應用推廣也相對滯后,導致高檔產品加工原料缺乏,從源頭制約了產業升級和效益提升。三是生產管理粗放,機械化水平較低。特色油料生產多分布在干旱貧瘠的地塊,基礎設施建設極為薄弱,生產管理總體粗放,多為靠天收。加之生產規模普遍偏小且較為分散,部分產區為丘陵坡地地貌,機械投入使用率總體偏低,目前特色油料中僅油用葵花籽機收率相對較高,胡麻部分產區可使用聯合收割機,大部分食葵以及芝麻機收技術都尚未得到根本解決,對于絕大多數生產主體而言,家庭用工成為特色油料生產的主要投入,這也導致生產成本偏高、生產規模難以擴大。
2.2自然市場風險較大,抵抗風險能力較弱
一是特色油料生產易受自然災害影響。近年來,特色油料作物產區漬澇及干旱頻發,對生產影響較大。根據監測示范縣數據顯示,2017年長江流域部分產區受漬澇影響,芝麻平均單產下降6.4%。受干旱少雨天氣影響,胡麻單產下降4.4%。2018年8月初,內蒙古食葵產區遭遇大規模降雨,部分地區食葵倒伏嚴重,局部地塊出現絕收,產量受損高達60%。二是市場價格波動風險較大。特色油料產業對外開放程度極高,加之進口規模較大,價格受國際市場走勢影響也相對較大。其中,芝麻受非洲市場供需形勢和報價影響極大,亞麻籽主要受加拿大市場生產、貿易和政策影響較大,葵花籽價格則受國際市場葵花籽油價格走勢影響大。近年來,國際市場油脂油料價格波動頻繁,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特色油料市場價格波動幅度和頻率。三是風險保障機制缺乏?,F階段,中國逐步建立了涵蓋主要糧食作物以及畜產品的生產保險補貼制度,部分地區也試點了蔬菜等經濟作物生產、市場保險政策,但針對芝麻、向日葵、胡麻等特色油料作物,國內還尚未建立起與相應的農業生產保險、重大自然災害保險以及重大病蟲害補償等政策及機制。受生產經營自身抗風險能力總體偏低、災害頻發以及外部保險制度缺乏等因素疊加影響,中國特色油料生產經營規模擴大也受到很大制約。
2.3加工發展相對滯后,產業綜合效益不高
一是加工企業競爭力總體偏低。中國特色油料加工企業眾多,但仍以小規模為主,缺乏大型龍頭企業。特色油料產業技術體系的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特色油料監測示范縣域內500噸(原料)以上加工能力的原料加工企業僅有77家,占原料加工企業總數比僅為9%。100 噸以上油脂加工能力企業有266家,占油脂加工企業(包含油坊)比重僅為6.2%。年產值500萬元以上規模的食品加工企業累計有122家,占食品加工企業比重為27%。企業規模小帶來的突出問題就是技術設備相對落后、產品標準化程度相對偏低。二是加工鏈條相對較短,產品附加值偏低。目前,芝麻加工制品涵蓋芝麻油、芝麻醬等傳統加工產品,還可作為餡料和輔料開發不同的產品,如芝麻湯圓、芝麻餅干等;葵花籽加工制品主要以炒制類和油脂類為主;胡麻籽加工企業則主要集中在胡麻油脂類產品加工,其他產品開發極少。除芝麻產品加工多元化特征相對突出,胡麻和向日葵產品結構均較為單一,但三種產品的產業鏈條均較短,附加值總體偏低。涉及關鍵功能成分如α-亞麻酸、芝麻素、木酚素等的提取和利用以及醫用功能的開發等高附加值產業尚未形成產業化。三是品牌建設滯后,缺乏具有知名度的特色油料油脂產品品牌。目前國內特色油料加工企業品牌建設顯著滯后,具有知名度的企業和品牌極少。除河北“大名”區域品牌、平輿白芝麻品牌、燕莊芝麻油、紅井源亞麻籽油等品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外,其他多數品牌都僅在地域內具有一定知曉度,在全國范圍內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仍缺乏。國內油脂知名企業如中糧集團、益海嘉里、魯花等旗下涉及特色油脂的產品僅是少數,且規模有限。
2.4進口規模持續增加,產業結構影響顯著
近年來中國芝麻和胡麻籽進口依存度快速攀升,葵花籽貿易依存度也呈穩定增長趨勢。2001-2017年,芝麻、胡麻進口依存度分別從0.9%提高到68.6%,0.1%提高到52.7%??ㄗ堰M口依存度增長幅度相對較低,但也有所增加,2001-2018年由0.9%上升到4.3%,增加了3.4個百分點。貿易依存度提高主要受兩方面原因影響:一是特色油料產需缺口巨大,消費快速增加帶動進口需求增加。二是中國特色油料對外開放程度較高,進口關稅水平總體較低。目前,中國亞麻籽和葵花籽進口優惠稅率為15%;芝麻進口優惠稅率為10%,其中,對非洲部分國家免征進口關稅;油脂中,葵花籽油和紅花油進口優惠稅率為9%。貿易依存度帶來的影響具有兩面性。一方面,進口大幅增加補充了國內特色油料的有效供給,滿足了國內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和產需缺口;但另一方面,大量具有價格優勢的進口原料進入國內市場,也對國內生產造成了顯著沖擊。以油用葵花籽為例,隨著中國人口增加和消費水平升級,國民對葵花籽油的消費需求日益增加,葵花籽油已經成為中國第四大食用植物油。2018年,中國進口葵花籽油高達70.3萬噸。除進口葵花籽油外,中國還從哈薩克斯坦進口油用葵花籽用于加工成品油。國際市場油用葵花籽以及葵花籽油價格優勢十分突出,部分年景中國從烏克蘭進口的葵花籽油到岸價格甚至低于國內油用葵花籽市場價格。隨著中國葵花籽及油脂進口規模持續增加,受進口油籽價格低廉影響,國內油用葵花籽價格持續走低,農戶收益也顯著下降,種植油葵積極性持續低迷,近年來中國向日葵油用和食用種植結構已經發生了顯著改變。特色油料產業技術體系針對全國96個示范縣向日葵生產的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監測縣油葵種植面積占全國向日葵總面積比僅為11.4%,與上年相比下降3.8個百分點,與80年代中國油葵種植占比高值40%相比,下降了近30個百分點。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中國將更加積極充分的利用國際市場,未來油葵生產將繼續受到國際市場進口原料的替代和沖擊,產業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